地推出海失败率90%,原因都藏在这10个关键问题里
去了国外拜访客户都吃闭门羹?
关于“地推出海”的10个关键问题,助你提升拜访效率10倍
地推不是扫楼,不是旅游,更不是“发传单”。很多外贸人第一次出国拜访客户,信心满满而去,却败兴而归。不是客户没空接待,就是连前台都进不去。为什么?
因为你没搞清楚下面这10个关键问题。
1.是否提前预约客户?
地推不是“扫楼”,而是一场有计划的客户运营
在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商业拜访是高度计划化的行为,突击式敲门拜访几乎没有效果。
怎么做:
出发前至少提前1-2周预约,首选渠道是LinkedIn,其次是WhatsApp或商务邮箱。
预约内容要专业清晰:介绍来访人员、来访目的、拟沟通议题及预计时间;
最好能提供客户已有兴趣点,例如:“上次你提到对我们X产品感兴趣,这次正好能当面详细介绍并带来样品。”
反面案例:
一位朋友飞去意大利拜访客户,没有提前预约,到了现场才发现对方采购去了德国展会,行程全部落空,浪费三天行程和上万成本。
2.是否给客户一个愿意见面的理由?
没有价值感,客户凭什么安排时间给你?
在西方客户眼中,时间就是成本。如果你的邀请只是泛泛而谈“想了解合作机会”,很难获得正面回应。
正确做法:
明确传递“你这次见面能带来什么价值”:技术交流、解决方案、行业经验、针对性报价等;
告诉客户这次是谁出面(例如合伙人、技术负责人、CEO),帮助提升邀约档次;
最好提出三个以上对客户有利的面谈议题,而非“介绍我们产品”。
3.是否找到了真正的关键决策人?
拜访到的不是采购或决策者,等于无效拜访
很多外贸人一开始和客户邮箱沟通时,对方可能是助理、文员或初级采购。即使你见到了人,但如果他没有决策权,一切推进都将陷入停滞。
解决方法:
LinkedIn挖掘:用关键词(buyer、purchasing、sourcing、procurement director)+公司名搜索真实采购负责人;
官网“Team”板块了解核心成员;
如果实在联系不上,可尝试通过已有联系人引荐:“是否方便安排一次和贵司XXX(职位)的会面?”
4.拜访人员是否经过充分训练?
拜访不是旅游,是一场跨文化商务战斗
语言障碍、对产品不熟悉、文化礼仪不当……这些“细节”,可能让客户瞬间否定你和你的公司。
建议训练内容:
语言沟通演练:准备常用介绍模板和Q&A应答表;
产品知识熟悉度训练:不仅要懂产品卖点,还要能讲“客户为什么选你”;
礼仪培训:比如在德国,商务场合几乎不讲私人生活;在中东,不要用左手递名片;在日本,递名片时一定双手,低头,称呼用敬语。
可选资源:
可参考外贸行业使用的“拜访脚本+模拟对练”,每次出差前演练三轮。
5.拜访资料是否准备充分?
你带去的资料,直接决定客户的“第一印象”
千万不要只拿几张产品单页应付场面,客户是专业买手,你要展现的是企业的“系统能力”。
建议携带清单:
企业介绍册(含英文、小语种版本);
产品型录 + 样品图册(建议按产品线、应用行业区分);
产品实物或演示视频(附加技术细节、工艺亮点);
成功案例+客户推荐语(尽量包含目标市场的同行);
认证清单(ISO、CE、FDA等)+检测报告;
针对市场的报价表+合作流程图,便于客户快速理解商业逻辑。
6.是否准备了有冲击力的开场白?
开场不是介绍你自己,而是洞察客户的痛点
一个客户能不能被你“吸引住”,最关键的是你是否一开始就对准了他的“需求”。
开场白模板:
“我们服务的多数欧洲客户,在采购XXX产品时面临三个典型问题……我想知道贵司是否也有类似挑战?”
关键原则:
尽量用数据、行业趋势、同行案例开场;
把你要说的“我们是谁”换成“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客户才能真正听进去。
7.是否有高质量的互动设计?
一场高效的拜访,客户说话要占50%
如果整个过程只是你讲、客户听,那基本无法获得对方真实信息,也难以推动信任建设。
互动技巧:
整合“情境式提问”:
“贵司现在的采购周期是多长?”
“对本地客户,交货期会成为评估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吗?”
多使用视觉材料:视频、演示、测试报告,调动对话节奏;
实时记录客户反应,标记有意向点,方便后续沟通深化。
8.能否快速建立信任感?
不要指望客户因为你“飞过来了”就愿意下单
对于没合作过的客户,你首先卖的是信任,不是产品。
信任建设三步走:
展示同行合作案例,并拿出实际使用场景、数据反馈或发货图片;
提供行业认证/第三方检测报告,比如SGS、TUV、BV等权威机构;
引用推荐语或客户反馈截图,尤其是来自本国同行的评价更有分量。
特别提醒:
如果能展示“某客户从试单→重复下单→战略合作”的完整过程,会非常有说服力。
9.是否明确了下一步行动指引?
没有明确“下一步”,等于白谈
拜访不是“会面打卡”,而是推动合作流程。必须设置“钩子”和“动作”。
推荐做法:
会后明确下一步行动,如:
“我们将在本周三前发送报价单”
“是否方便安排样品测试时间?”
“是否可邀请您参观我们即将参加的XX展会?”
客户不急决策也不要急撤退,提出轻推进:“能否安排下周二进一步沟通贵司采购需求?”
10.是否建立了系统化跟进机制?
没有跟进,前期努力就打水漂
很多人花几万块出国,拜访后却迟迟没有动作,等客户回头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标准流程建议:
24小时内发送感谢信+会议纪要;
在CRM系统中录入客户信息+设置提醒;
按客户类型进行分级跟进(A类:重点推进,B类:样品试单,C类:周期长但有潜力);
可结合自动化工具(如Hubspot、Mailchimp)设置邮件跟进;
若需交接,由BD或销售主管与新对接人完整交接,附加“客户画像文档”。
结语:
“出海地推”本质上是跨文化的、立体化的客户开发。不是“走一趟就能搞定”,而是提前部署 + 精准打击 + 持续跟进的系统工程。
别再浪费地推资源了。10个问题解决到位,你的拜访转化率至少能提升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