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碳足迹概述:绿色贸易下的企业新必修课

产品碳足迹概述:绿色贸易下的企业新必修课

一、什么是产品碳足迹?

产品碳足迹(Product Carbon Footprint,简称PCF)是指某一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因能源使用、生产加工、运输、使用与处置等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常用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 CO₂e”。

根据产品的应用场景,碳足迹评估通常采用以下两种边界:

“摇篮到大门”(Cradle to Gate):评估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出厂的碳排放,常用于B2B场景;

“摇篮到坟墓”(Cradle to Grave):评估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废弃全过程的碳排放,适用于B2C产品或全生命周期分析。
微信截图_20250507110220.png
二、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依据

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多项标准来规范产品碳足迹的计算与披露方法,主要包括:

  • ISO14067:2018 Greenhouse gases –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 ISO14067:2018 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交流的要求与指南
  • ISO 14040:2006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Life cycle assessment--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 ISO14040:2006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 ISO 14044:2006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Life cycle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 ISO14044:2006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这些标准构成了全球企业开展碳足迹量化与对外沟通的基础框架,有助于确保数据的科学性与可比性。

三、为什么企业必须重视产品碳足迹?

1.实现企业自身减碳与降本目标

碳足迹评估不仅是环保要求,也是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产品碳排放来源,企业可以: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原材料浪费;

提高原料与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与成本。

2.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出口竞争力

在“3060”双碳战略推动下,绿色贸易正成为全球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客户、专业采购商及消费者关注产品的环境表现,碳足迹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新门槛。企业通过碳足迹管理,可:

提升产品附加值;

获得国际绿色认证;

应对CBAM等碳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风险。

3.配合政府绿色采购与政策引导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政府采购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

“适时将碳足迹纳入政府采购标准,优先采购或强制采购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或符合标准的产品。”

这意味着未来公共采购项目中,“碳足迹合规”将成为竞争加分项甚至准入门槛。

4.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零碳工厂认证加分

产品碳足迹结果是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低碳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在企业参与“双碳”生态体系中获得政策红利与市场认可的核心能力之一。

四、出口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欧盟法规正在推进碳足迹强制申报

法规名称生效时间主要要求
《电池与废电池法》(EU Battery Regulation)2024年7月起动力与工业电池须提供产品碳足迹声明,自2028年起,碳排放超标产品将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2023年试行,2026年起征税要求高碳排产品申报碳足迹数据,2026年起将逐步取消免费配额并按排放量征税
《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拟于2025年全面实施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需披露生命周期碳足迹及环境足迹信息,否则不得上市流通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2024年起生效企业将被要求强制披露碳足迹、环境与社会(ESG)信息,纳入审计与监管体系

五、企业实操建议

✅ 引入专业碳足迹计算工具或LCA软件系统;

✅ 根据ISO标准建立产品碳排放数据体系;

✅ 开展碳足迹核查,获取第三方认证(如SGS、TÜV等);

✅ 与海外客户同步申报流程,协同应对合规要求;

✅ 结合品牌宣传,提升绿色产品形象和市场议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