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外贸,一定要分清楚报关和清关!

做外贸,一定要分清楚报关和清关!

在外贸行业中,许多新手甚至部分有经验的从业者,常常混淆“报关”(Customs Declaration)与“清关”(Customs Clearance)。
虽然两者都与海关相关,但所处阶段、责任主体和操作流程完全不同。正确区分它们,是确保国际货物流转顺畅的关键。

一、什么是“报关”?——出口方的责任

报关是指出口商或其委托的货代,向出口国海关申报货物信息并办理出口手续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告诉海关我要出口什么货,并取得放行许可”。

报关的基本流程:

准备单证:包括商业发票、装箱单、合同、报关单、原产地证(如适用)等。

提交申报:通过电子口岸或报关行系统向海关递交资料。

海关审核:核对货物信息,确保符合出口规定。

查验(如需):海关可随机抽查货物以验证申报真实性。

放行出口:审核无误后,海关盖章放行,货物可装运出境。

报关责任主体:

一般由出口商或其委托的货代/报关行负责。

报关中常见问题:

单证不全或信息不一致导致报关延误;

HS编码填写错误,可能影响退税或被扣货;

忽视出口管制类产品的特殊要求。

二、什么是“清关”?——进口方的责任

清关是指进口商或其代理人在货物到达目的国后,向当地海关申报并办理进口手续,使货物合法进入市场的过程。
换句话说,就是“让海关允许这批货进入我的国家”。

清关的主要流程:

提交单证:包括进口报关单、提单、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许可证(如需要)等。

缴纳税费:根据当地税率缴纳关税、增值税及其他附加税。

海关查验:部分货物会被开箱检查,核实申报内容。

放行提货:清关完成后,货物可提离港口或进入销售渠道。

清关责任主体:

通常由进口商或其委托的当地清关代理负责。

清关中常见问题:

HS编码错误导致税费争议;

单证缺失(如质检报告、卫生证书)导致货物滞港;

忽视进口国禁限令或认证要求(如CE、FDA、SABER等)。
微信截图_20251024115228.png
三、报关与清关的核心区别

尽管“报关”和“清关”听起来类似,但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节:

发生地点不同:报关在出口国海关进行;清关在进口国海关完成。

责任主体不同:报关由出口商负责,清关由进口商负责。

目的不同:报关是让货物合法出口;清关是让货物合法入境。

税费差异:报关环节可能涉及出口退税或出口关税;清关环节通常涉及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单证类型不同:报关注重出口发票、装箱单、报关单;清关更关注提单、原产地证、检验检疫报告等。

四、外贸人如何避免报关与清关中的风险?

提前了解进出口政策
各国对产品进口要求不同,应提前确认HS编码、关税税率、许可证及认证要求。

选择专业服务商
若企业缺乏专业报关经验,建议委托有资质的货代或报关代理操作,确保合规与效率。

保证单证一致性
所有文件(发票、装箱单、提单、原产地证等)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可能被扣货或延误。

关注特殊商品要求
食品、化妆品、电气电子类产品往往需额外提供检测报告或认证(如FDA、CE、SASO等)。

五、结语

报关与清关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两大环节。
如果在操作中混淆两者,轻则延误交货,重则导致货物滞港、退运甚至罚款。
作为外贸企业或跨境卖家,只有深入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职责划分,才能确保每一票货都能顺利、安全、合法地完成跨境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