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广告实战问题与解决策略全解
新开的广告活动没有曝光怎么办?
①新开广告活动后通常要等72小时以后才会有稳定的曝光。
②查看搜索词广告报表和前台广告位,看是否是其它广告活动在控制。
③埋词可能有问题,导致静态相关性低。网上有很多建立词库和页面埋词的教程,照着做就可以。页面埋词注意三点:
- 分布埋词权重更高,核心关键词要分布在标题、五点、详情描述和A+中。
- 顾客视觉重点的位置权重更高,如标题头部比中后部位置权重更高。
- 词组放一起比拆分开权重更高,如“车载支架”好于拆开的“车载磁吸支架”。
④投放词的历史点击和转化数据不好,动态相关性低。需要配合页面优化,每周1-2次,每次10%左右的幅度,直到有上行趋势。
⑤较小概率可能因为重复的广告活动被过滤限流,感兴趣可移步《亚马逊广告隐藏规则:重复的广告活动》
抬高竞价也打不到大词顶部怎么办?
①排查上一问题中提到的五种可能。
②换匹配类型。不同匹配类型建议竞价和流量池不同,可以测试,
③换广告类型。SB和SBV竞争相对较小,更容易打到头部位置。
④打顶部竞品的商品页面广告位,截取竞品流量。
⑤打关联长尾词。长尾词表现好能提升大词权重,更容易打到大词顶部。
广告活动转化突然变差怎么办?
可能是归因问题造成的局部短期波动。先看链接和店铺整体的广告花费占比是否可接受,问题不大就不动,该浪费就浪费。动太多可能会影响链接的流量稳定性,导致销量波动加剧,这会影响链接的稳定性权重因子,导致越调越差。
如果整体的广告花费占比确实升高了,这也只是表象,要进一步判断是内因还是外因,不要盲目调整。内因如差评、库存问题、页面有违规词被限流等,先解决内因,广告问题可随之而解。外因如大促前竞争加剧及消费意愿下降、新竞品低价抢占广告位、老竟品页面有优化等。其中,趋势问题只能接受,如果竟品有变化,还要在页面进行针对性调整。在定位和解决根本问题期间可对广告适当收量,建议控制在10~20%幅度,以减少对广告结构的影响。
出单词拎出来单打后效果很差怎么办?
先看是不是偶然性出单,以及流量够不够大。就出一两单,流量也很小的词,即便相关性强也不必拎出来打。流量大的高相关性词,即便表现不好也建议拎出来打,配合页面优化尽可能吃掉它才能起量。
频繁出单的词拎出来后不要着急在原活动里否掉,错开竞价观察一段。不同投放模式和匹配类型对应的流量池有随机性,表现也会有一定差异。比如该词在原广告活动中的搜索结果其余位置表现好,拎出来后可以先采用低基础竞价+高顶部百分比的固定竟价模式,在尽量不影响原广告活动表现的前提下测试新位置。如果依然表现好,可以保持,也可以直接提高基础竞价,全广告位通吃。表现不好再10%幅度的调整竟价,实在不行就关掉。算法是黑箱,很多时候只能接受结果,很难准确归因。
新品的广告从哪开始入手?
新品第一阶段的广告只有两个目的:
①测试平台对链接的识别是否正确。可以开自动广告的紧密匹配和同类商品两个定向组,先用建议竞价跑一周,根据跑出的词调整页面埋词;
②测试顾客对产品的接受度。可以挑5~10个核心流量词精准匹配加固定竟价,采用低基础竞价+高顶部百分比测试点击率数据。
以上是最基础的初始广告配置。预算充足可以冒进些,尝试更多投放词、匹配类型、广告类型和更高的竟价,但大原则不变:避免太泛太散的流量。流量太泛不利于测试平台对链接的识别;流量太散,不利于核心词的点击数据积累。把握这个大原则,根据预算条件灵活测试调整就行,广告没什么不能做的。
接手老链接的广告从哪入手调整?
看链接的增长预期。预期不高,就从词和竟价维度常规调整就行,不用刻意调结构。预期很高的话,与其在延长线上调整,我建议从头来过。
不要试国理解老运营的广告框架,你就当那些老的活动是零散的拼图拼块,先在脑中形成自己的全体像,然后挑着用就行。重点利用流量大的,转化好的主力广告活动,其它表现一般又不匹配你的广告框架的该砍就砍,自己重新再建。这样做虽然短期会有波动,但只要链接基本面没问题,恢复会很快。
我接主力老链按,配合秒杀安排,一般三周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广告框架。第一周调广告结构和优化页面,第二周拓词放量,第三周配合秒系进一步推流,然后再根据秒杀表现决定下一步广告和页面调整计划。
断货一段时间后该如何重推?
第一次断货通常影响不大。但从第二次开始,每断货一次,推广难度会明显加大恢复周期也会拉长。要坚决避免在链接成长期出现三次以上的断货。
断货后再开售,建议先聚焦,挑之前表现好的词和广告位集中预算去打,和推新品一样避免流量太泛太散。还要同步优化页面,每周1-2次,每次10%左右的幅度,让平台重新认识链接,直到恢复上行趋势。
注意断货重推时的页面优化主要是用户视角的转化率优化。断货前表现不错说明埋词没什么问题,而且有销售历史数据后,点击、转化、评价、退货这些体现动态相关性的指标会更重要。
关键词是放一起打还是分开打?
投放词及基础竞价不同,需要独立否词的广告商品要分组投放(这里是广告组不是广告组合):适合的广告位不同、流量差异大的投放词要分广告活动投放。
基于以上规则,我个人的习惯是能合则合,先合再分。合在一起只要整体表现可接受,就不做细节调整,不追求局部最优。遇到明显吃流量快且转化差的广告商品或投放词,再进行剥离优化。
比如卖家发现广告活动中的一个投放词A消耗了绝大多数预算,转化率却最低影响了整体acos。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操作,逐步完成广告剥离优化:
①剥离:既然投放词A表现不佳,卖家先关闭了A在广告活动中的投放。结果发现虽然acos下降了,但整体流量也下降。说明虽然A在广告活动中表现不佳但自身的流量还是不错的。
②补流:分离出A后,卖家为剩下的投放词提升竞价。这次发现整体的acos维持在合理水平,流量也持续提升了,说明这些投放词确实不适合和A放在同一个广告活动中。
③补投:虽然A不适合在这个广告活动中,但本身流量不错。这位卖家为A单独开广告活动,针对性控制竞价和预算,并同步优化页面,结果曝光良好,acos也稳定下降。
总结下学习广告的四个阶段供新人参考。
第一阶段:如广告专辑第一篇笔记《亚马逊广告基础进阶“五步法”》所讲,先建立全面且细致的广告基础知识框架,掌握基础优化操作的每一个细节。
第二阶段:找三位运营前辈,彻底分析他们的广告框架和每日操作,包括打得好的产品和打得不好的产品,问清楚他们每种广告设置和调整的目的及背景。
第三阶段:搜索网上传播度高的文章和课程,分品类、分价格带、分阶段、分目的、分资源条件罗列常见的广告打法,抽象提炼共性的底层假设和决策逻辑。
第四阶段:用新老链接验证打法的有效性和复用性,结合实际数据,基于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审视自己的基本假设和决策逻辑,并不断简化广告框架和日常操作。最终得到下图的广告打法决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