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欧盟碳关税(CBAM):中国出口企业的实战指南

应对欧盟碳关税(CBAM):中国出口企业的实战指南

欧盟碳关税(CBAM)政策全解:背景、机制与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欧盟于2023年正式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CBAM),该机制又被称为“碳关税”,旨在防止“碳泄漏”,并维护欧盟内部碳定价制度的公平性。

CBAM作为全球首个碳边境税制度,不仅对国际贸易体系构成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等出口导向型国家的企业提出了合规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本文将对CBAM政策的核心内容、实施进程、适用范围、征收机制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进行系统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CBAM实施路径与适用范围
(一)实施时间表
2023年10月1日:CBAM进入过渡期。进口商需开始申报受影响商品的碳排放数据,但暂不涉及实际征税;
2026年1月1日:CBAM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进口商必须购买CBAM碳证书以抵扣进口商品隐含的碳排放量,正式开始征收碳税。

(二)首批适用商品类别
CBAM初期适用于六类高碳排放产品,涵盖了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影响较大的行业:
钢铁

水泥
化肥
电力
氢气
未来欧盟可能扩展适用范围至更多工业产品,例如塑料、玻璃、化工产品等。
微信截图_20250507095459.png
二、征税机制与计算方式
CBAM的征收核心在于等价碳成本原则,即进口商品需承担与欧盟境内同类商品相当的碳排放成本,以确保公平竞争环境。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碳税 =(商品碳排放总量 - 欧盟免费碳配额)×(欧盟碳价 - 原产国碳价)

说明:

若商品原产国已设有碳定价制度(如碳税或碳交易市场),企业可申请减免对应部分;

CBAM碳价参考欧盟ETS(碳排放交易体系)市场价格;

企业需提交经核证的碳排放数据,接受第三方审计。

三、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潜在影响
(一)直接影响行业
出口至欧盟的钢铁、有色金属、化肥等行业将首当其冲面临碳关税压力,特别是碳强度较高、环保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企业。

(二)间接影响链条
CBAM可能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 客户对产品“碳足迹”要求提高;
  • 欧盟客户转向低碳供应商;
  • 碳排放信息透明化压力增大;
  • 绿色合规成本上升。

四、中国企业的应对建议
CBAM不仅是一项挑战,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绿色转型与全球话语权提升的契机。建议出口企业从以下四方面积极应对:

1.建立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体系
主动测算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制定企业碳足迹报告,为未来碳合规做好准备。

2.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升级
通过技改、原材料替代、能源结构优化等手段,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

3.关注国内外碳市场联动
合理利用中国碳市场、探索参与国际碳信用机制,在价格机制中优化成本控制。

4.加强与欧盟客户沟通与协同
确保碳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透明度,提升国际客户信任度,强化供应链合作稳定性。

五、结语:CBAM是倒逼机制,更是机遇窗口
欧盟CBAM的推行预示着绿色贸易壁垒时代的到来,也将促使全球产业链向低碳化迈进。中国企业若能顺应趋势,提前布局碳管理能力,不仅可降低欧盟碳关税的冲击,更能在国际市场中确立绿色供应商的先发优势。

建议出口企业将CBAM视为“绿色贸易能力建设”的起点,借助政策工具、专业平台及外部资源,加速实现碳合规、绿色创新与品牌国际化的多重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