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进出口政策与贸易限制全解:关税、配额、双反法规及投资审查一览

韩国进出口政策与贸易限制全解:关税、配额、双反法规及投资审查一览

随着中韩经贸往来的持续深化,韩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与投资目的地之一。本文将系统梳理韩国的进出口政策、关税结构、配额管理、贸易救济措施及外资审查机制,帮助外贸企业合规出海。
微信截图_20250507141434.png
一、韩国进出口政策概览
1.关税政策(Tariff Policy)
韩国是WTO成员国,实行从价关税为主的海关体系。

工业制成品关税大多较低(0–8%),部分产品可免税;

农产品税率较高,部分敏感类如辣椒粉、大蒜、米类税率高达30%–500%。

常见协定关税减免: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China-Korea FTA)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如满足原产地规则,可享优惠税率或零关税。

韩国关税厅(KCS)官方查询网站:
https://unipass.customs.go.kr/eng/main.do

可使用“HS Code Search”工具,输入商品编码查询进口关税、进口许可、监管要求等。

2.进口配额制度(Import Quotas)
韩国对大多数工业产品无进口配额限制;

农产品、渔产品等敏感品类仍实施配额管理,如:

大米、大蒜、苹果、辣椒等;

适用于特定进口商、按年分配配额;

超过配额部分将征收高额关税或设定最低进口价格(Minimum Import Price)。

3.出口政策(Export Policy)
韩国政府对大多数商品实行自由出口制度;

对下列情况实施出口管制:

战略物资(如军民两用物品、尖端技术);

对朝鲜、伊朗、俄罗斯等国家的部分商品出口受限;

战略物资出口需依《对外贸易法》申请许可,主管单位为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

二、反倾销/反补贴法规(贸易救济机制
韩国在WTO规则框架下建立了完整的贸易救济体系,由韩国贸易委员会(KTC)负责相关调查与裁定。

1.反倾销(Anti-Dumping)
如发现进口商品低于原产地正常价格,且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KTC可启动反倾销调查;

常见调查对象:钢铁制品、化工品、光伏组件、铝制品等;

最终可征收5年期的反倾销税,期间可复审。

2.反补贴(Countervailing Duties)
针对受外国政府补贴的产品;

如补贴被认定对韩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伤害,将加征反补贴税。

3.保障措施(Safeguards)
若进口商品数量激增损害本国产业,可采取临时措施限制进口;

近年来对进口大蒜、蜂蜜、牛肉等采取过临时保障措施。

三、外资投资限制与审查清单
1.投资监管体系
韩国外资管理依据《外国人投资促进法》(FIPA)执行,原则上允许100%外资持股,但部分敏感行业受限制。

2.审查与限制行业(需申报或许可)

行业类别限制说明
媒体与广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49%或禁止
电信、邮政特定运营商不得超过33%–49%外资持股
核能、军工行业明令禁止或需事前审批
农业与渔业特定领域禁止外资直接投资
信息安保、AI涉及国家安全技术的投资需事前审查

韩国政府设有“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当外资投资涉及关键基础设施或国家安全时,将启动联合审查程序。

3.外资鼓励领域
高新技术、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半导体、生物医药等;

特定园区或经济特区外资可享税收减免、土地支持等激励政策。

四、外贸企业实操建议
充分利用中韩FTA、RCEP协定原产地规则,降低关税成本;

关注农产品进口配额制度与贸易壁垒;

出口高技术设备到韩国时,注意战略物资管制合规;

留意韩国常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品类,规避倾销风险;

涉及投资韩国信息通信、能源、AI等产业,须提前申报并合规准备;

可通过“韩国贸易协会(KITA)”“KOTRA”等平台获取更多贸易便利服务。